Saturday, November 7, 2009

典型华人的管理文化

谈典型华人企业管理文化

笔者常常和一位正在国际大公司上班的朋友谈关于管理的课题时,很多时候总会提到典型华人企业(Typical Chinese Man Company,简称TCMC),而在谈论的时候,典型华人的管理方式的负面形象则出现在脑海中。别误会,笔者并不是说只要是华人管理的企业就是典型华人企业,而是附属于一些特定的管理文化特质才符合典型华人管理文化。 那到底什么是典型华人企业的管理文化呢?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典型华人管理文化有几个特点:

1)倚老卖老
典型华人企业的的管理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倚老卖老。在这样的组织里的地位是以经验为导向,基本上谁在组织中的经验越多,那谁的话就最有分量。但是这样的情况下的管理文化上却抹煞了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当年轻的职员提出一些想法时,典型华人就会说:“以我这样多年的经验,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或者 “我在很多年前就是做过了,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等言论。在说出这一些话过后呢?接下来就是句号。典型华人是不会告诉你他那多年前的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当时不流行检讨会议,所以不记得了)如果找回失败的原因,那至少还有讨论的空间,相信很多的意见可以在大家集思广义下成为公司发展的新策略。然而现在马来西亚不少的创意和意见都被一句我在这行吃盐多过你吃米的典型华人管理文化中消失。(为了可以有力的反驳典型华人,笔者决定每天一定要吃50克盐)

2)为我独尊
现代的典型华人企业还是会定时举行会议的。原本会议最主要的用处是让大家进行脑力激荡,来解决部门所面对的问题,然而在会议上,不管典型华人知不知道那个问 题是什么,他总是觉得自己就是可以计算天时地利,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然后就分派任务和发号施令。既然会议是发号施令的地方,那就不需要会议了,反正也没什么可以讨论。让老华人把命令写在电子邮件里,然后发给各位同事,这不就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嘛?而典型华人这个角色在运筹帷幄的时候却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需要在不懂的时候装懂,还要每天不断地挑出下属的工作缺点,确实是非常累的,但愿下属们也应该多多体谅。话说回来,所谓足无赤金,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优缺点,所以主管做的管理工作是运用每一个员工的优点,把组织的问题找出来,然后结合员工的意见并付诸于解决问题的行动与策略。而现代普遍知识水平提高,就算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也大有可能可以给与公司有建设性的想法。丛然在以前中国君主时代皇帝管理国家的时候,遇到国家问题时总是会问:“各位卿家,有何意见?”,群臣提出意见后进行讨论以及决定,更何况我们现处在提倡民主的时代。

3)多劳多得
在典型华人的管理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就是超时工作是正常且应该的。典型华人企业的逻辑是长时间工作是等于勤劳。反观,超时工作于西方管理制度中说明了一个员工未能在指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换句话说就是低效率的表现。还有一种状况就是典型华人企业其实常常希望可以地得到大笔数量的交易,而这样的交易是需要相对的人力来完成的,但是典型华人却常常希望把聘请工作人员的费用剩下,好赚更多的净利 (Net Profit),就这样超时工作就频频发生,这其实是对员工的一种剥削,剥削了员工应有的生活时间,而唯有配合这个制度和逻辑思维的人,才能被称赞和提拔,渐渐的,许多人都会认为这一种剥削是应该的。

4)有工作,就做吧(Just Do it)
在多劳多得的的逻辑思维下,典型华人企业其中一项问题就是计划和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有工作,就做。有问题,就解决。然而,在工作的计划上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太多基本的计算和安排。最常听到的的话就是 “船到桥头自然直”,然后就是 “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典型华人管理文化里很少有计划性的分配资源。而员工在这样的状况下最需要的就是 “醒目”,就是见机行事。然而每一个人对同样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在缺乏计划的情况下员工之间的沟通阻力就就大大增加,也导致人力资源大大地消耗。

所以从以上的叙述中,你们可以观察,到底你的公司,或身在的组织是不是典型华人企业的管理模式呢?而你是不是正在实践和认同这样的管理文化呢?然而,这样的文化在过去的年代可能是可行的,但是我们现在来到了全球化的年代,和我们竞争的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而是许许多多国外企业,我们决不能再让典型华人的管理文化中的弊病拖累了整个组织,甚至是国家。反观,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有效性的进行管理。我们要寻找的,不仅是一套管理制度,更要培养健康的管理文化。